服务电话:029-62336213
中文  |  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科研动态  >>  内容阅读
地球环境研究所对青藏高原南部微塑料传输过程研究取得进展
【发布时间:2023年06月30日 】【来源: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微塑料(MicroplasticsMPs)作为人类世地质时代的一个潜在指标,是一种完全由人类活动带来的典型污染物。目前对于偏远地区陆地野生动物对微塑料接触程度以及微塑料传输模式的研究还相对匮乏。尤其对于具有独特地理单元特征和气候条件的青藏高原,尽管已有研究证实这里已受到微塑料污染,但对于青藏高原微塑料的传输机制仍然相对模糊。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通过对该地区南部的岩石圈(土壤)和生物圈(藏野驴Equus Kiang的粪便)中微塑料的详细调查,评估这里特有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藏野驴受微塑料危害程度与微塑料传输过程,发现陆地野生动物的进食与迁徙过程是青藏高原地区一种特有的微塑料传输机制。结果显示:(1)藏野驴粪便和土壤中MPs的中位丰度分别达到1024.01 particles/g dry weight MPs粒径范围为20-500 μm),其中粪便中总共鉴定出29MPs类型,而土壤中则有26种,形态均由~50 μm细长纤维颗粒为主;(2)藏野驴的进食行为使得MPs被生物富集(富集系数为~25并沿着陆地食物链传递,在迁徙至高原其他偏远地带时可能会成为“新”的MPs污染源。以一个20只藏野驴群为例,其对MPs的潜在传输通量为1736 particles·m-2·a-1,其迁徙行为可能会促进微塑料向高原深处传播;(3)由于青藏高原南部毗邻南亚和东亚人类聚居区,那里大量的MPs大气长距离传播是MPs进入青藏高原南部的重要途径。大气输送的MPs沉到青藏高原上地表或被植被拦截;然后被陆地野生动物摄入并在体内积累,再迁移到其他地点并将摄入的MPs排出体外;最后粪便中的MPs在风力的作用下重新悬浮成为传播源,即从源头到汇点再到源头的大气沉降-植被-粪便-大气的传播过程,从而扩大传播范围。这可能是青藏高原微塑料特殊的--传输模式之一。

  这项研究结果对于深入了解青藏高原地区的微塑料污染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至关重要,为我们提供了关于青藏高原微塑料污染的生态危害和陆地生态系统的地球系统反馈的新见解。另外,人类世地质年代的概念强调了人类活动对地球的长期和显著影响。微塑料作为一个潜在的指标,代表了人类活动带来的典型污染物。通过深入研究微塑料在青藏高原的传播和影响,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并为制定有效的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为未来世代留下一个清洁、可持续的地球。

  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9912521197524042103026)、中科院战略先导专项XDB40000000)、第二次青藏高原科考(2019QZKK0101)以及中科院青促会(Y2021108)的联合资助。相关成果发表于国际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上,第一作者为刘许柯博士,通讯作者为程鹏正高工。原文详见:Xuke Liu, Peng Cheng*, Jie Zhou, Yukun Fan, Yunchong Fu, Liangcheng Tan, Jianghu Lan, Luyuan Zhang, Huachun Gu, and Yanting Bi. Microplastic Characteristic in Equus Kiang (Tibetan Wild Ass) Feces and Soil on Southern Tibetan Plateau,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23. 3c00582.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21/acs.est.3c00582

   

  1. 微塑料在青藏高原的传播过程示意图

   

  2. 青藏高原南部表土(黑圈)和粪便(红圈)采样点的微塑料丰度分布。单位:particles/g dry weight (d.w.)。示意图包含西风和印度季风的传播路径。

相关下载:无下载附件
Copyright © 1999-2019 East Asian Paleoenvironmental Science Database 版权所有:东亚古环境科学数据库
联系电话:029-62336213 E-mail:zhaohl@ieecas.cn 技术支持:北京文石杰创
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