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电话:029-62336213
中文  |  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项目数据汇交  >>  详细元数据
中国西北关中平原高寒地区和城市地区夏季气溶胶数目大小分布和新粒子形成的比较
点击率:16
DOI 10.1016/j.scitotenv.2024.176601
关键词 粒子分布 新粒子生成
相关数据 中国西北关中平原高寒地区和城市地区夏季气溶胶数目大小分布和新粒子形成的比较数据集_数据实体.xlsx 包括: 颗粒物粒度分布
数据说明 超细颗粒物在理解气候变化、减轻不良健康影响和制定空气污染控制策略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影响新粒子形成(NPF)事件发生和发展的因素,以及潜在的化学机制,仍然没有得到充分的解释。本研究通过对比西安(城区)和华山山顶(高寒地区)夏季大气超细颗粒物数量浓度和粒径分布,探讨关中平原清洁区和污染区大气超细颗粒物数量浓度和粒径分布的NPF机制和颗粒物生长规律。西安市平均粒子数浓度显著高于华山。西安和华山大气总颗粒物浓度的日变化规律不同,影响因素存在差异。西安的尺度分布在不同的时间尺度和天气条件下存在差异,华山的尺度分布变化不大。华山的稳定是由于其清洁的背景大气以及从自由大气中输送的直径较大的老化粒子稳定的流入。在这两个地区,几何平均直径(GMDs)与粒子数浓度成反比,表明粒子数的增加主要是由于较小粒子的产生。NPF事件的潜在控制因素在城市站和山区站之间有所不同。在城市地区,强烈的局部固定和移动排放源促进了新形成的纳米粒子的生长,臭氧氧化可冷凝蒸汽是关键的前驱体。相反,在山区站,NPF过程受到来自远距离运输的人为前体和当地排放的生物有机物的显著影响。超细颗粒物浓度的快速增加主要造成严重的健康风险,并降低了城市地区的空气质量,同时也加剧了高山地区的气候相关影响。
数据集格式 xlsx
数据分类 项目数据汇交/中科院项目/先导专项
数据来源 作者提供
相关下载  [下载附件]
相关图片

   联系人卡片
姓名: 邮箱:772613557@qq.com
单位: 电话:
Copyright © 1999-2019 East Asian Paleoenvironmental Science Database 版权所有:东亚古环境科学数据库
联系电话:029-62336213 E-mail:zhaohl@ieecas.cn 技术支持:北京文石杰创
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